流年似水 , 多少尘埃已卷走那流连忘返的往事 , 时间带走了多少个岁月 ,却带不走那有灵气的书香。四月读书日的风气吹扑在我的脸上 , 暖暖的 , 忆起我读过的一本书,一本给予我前进的力量,激励我人生的好书。
高中时,舍友喜欢阅读电子书,经常把她看过且认为好看的书名告诉我们, 特别是一本由作者赵美萍写的《我的苦难 , 我的大学》。当这个书名映入我的脑海时,想的是 : 这书应该是写她在大学里所遇到的一些苦难。于是我怀着一丝疑惑和对大学的向往决定去阅读《我的苦难,我的大学》这本书。 女主人公说:成长是痛苦的,而生活并未停止成长。 她是一个出生在贫穷家庭的小女孩,自幼丧父,小小年纪的她只有退学上山砸石头,小箩卜头大的她,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,用血汗挣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,供比她小三岁的妹妹读书。她的童年时光是孤独而灰暗的,没有快乐,没有小伙伴,就像狗尾巴草,它在农村随处可见,人和动物都不喜欢它,但它总是倔强而卑微地生长着,任何雨雪风霜都不能使它彻底枯萎和灭绝。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里,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。以坚韧不屈的意志与艰难困苦的生活作着顽强不屈的抗争。面对继父及母亲的冷漠与无情,她告诫自己:一定要出人头地! 19岁那年,因母亲身患重病欠下巨款,背井离乡远到上海打工,在餐馆当服务员,端盘子,受到老板的欺凌,在服装厂做流水线女工,时装公司技术员,广告公司业务员······面对各个老板与同事们的冷酷与轻蔑,她吃尽千辛万苦,但她的那股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使她坚强去面对,顽强拼搏,最终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。同时在艰难的打工生涯中,她对文学的喜爱,用仅有小学文凭的文笔和灵气敲开了文学大门,最终被《知音》杂志领导破例录用为记者、编辑,圆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。 这是一本使人唏嘘动容,催人奋进的励志书。它给予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:苦难,是一所大学。 当我阅读完这本时,给予我的震惊太大了。我是在敬佩也是在自卑。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,我们吃饱穿暖住好,还有漂亮的校园读书,学知识,但是我们却在抱怨,抱怨读书给予我们的压力,抱怨社会的残酷。大学只是社会上的一小部分,但是当我们走出这一小部分时,面临我们的是不是跟这本书女主人公一样的现实环境呢?我们是否有她一半的坚强与能吃苦的毅力?我们是否能像她一样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? 读书是一种神圣的美,身置读书的海洋中,享受那种被知识包围的气息 , 每一个作家不是天生被赋予拥有丰厚的文采,作家都是经过博览群书,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. 读书就像我们生活中炒菜要放些许盐,缺少了它,生活就会变得苍白无味!实现梦想的过程是很艰难,但我们从未停止过。我们要像压在大石头下的那株小草一样顽强生存下去。 歌德曾说 :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。是的!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!四月的风声夹着四月的雨声,同时带来了四月铿锵入耳的读书声。 ( 作者:龙小燕 经贸系11级2班 征文竞赛一等奖) |